用AI讓醫生留更多時間給病人!林口長庚院長:智慧醫療不是為做而做

2024-10-23

服務病患數最多的林口長庚醫院,入選「2025年全球最佳智慧醫院」,除是國內首間獲智慧醫材許可醫院,今年更在院內為醫護開設AI實作課程,就是要降低醫護人力負擔,有更多時間照顧病患。
早在2014年拿下醫策會「智慧醫院」標章,林口長庚在2022年獲得美國醫療資訊暨管理系統協會(HIMSS)「數位醫療指標」(DHI)評鑑全球第二名暨台灣第一名,2024年更入選由美國《新聞週刊》與調研機構Statista合作評選的「2025年全球最佳智慧醫院」。

AI臨床應用,智慧醫材提高準確度

智慧醫療的關鍵在於優化專業人員提供醫療服務的方式,以達到提升效率與品質的目的。為了建構智慧醫療環境,林口長庚先從基礎建設做起,2000年率先將紙本病歷電子化,2015年再推動將電子病歷結構化。結構化病歷是發展智慧醫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資料愈是結構化,愈有利後續的開發應用。接著,2018年至2020年設立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與高速運算中心,透過大量資料深度學習,除了開發疾病診斷模型,也實際應用於臨床。
BI管理系統,即時監控圖像化資訊

但林口長庚的智慧醫療藍圖不只AI,2018年導入的商業智慧BI(Business Intelligence)管理系統,協助整合、分析資料,並以圖像化呈現,讓各團隊達到即時預警監控。目前在雲端平台上建置了8大主題資料庫,如感控管制、加護病房、急診醫學、產房兒科照護。以加護病房為例,醫護透過BI管理面板能更清楚辨識病人的危急狀態,為專業人員帶來更高效的訊息管理和決策支持,同時提升病人安全。
轉型挑戰:如何改變使用者習慣

不過,智慧醫院轉型的過程中,無論是龐大醫療資料的整合、還是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問題,在在都亟需克服,尤其使用者對於新技術的接受度更是一大挑戰。導入新技術前,必先溝通新觀念。陳建宗直指,使用者往往習慣於過去的工作模式、不認為需要調整改變,「所以一定要讓同仁了解智慧醫療帶來的便利性,而不是『為做而做』。」
放眼發展智慧醫療的下一步,他表示,首先是將結構化病歷、AI模型、生成式AI等應用,持續推廣到更多科別和部門。其次是建構數據中台以獲取更多內外部數據,也配合衛福部正推動的「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實現跨院、跨系統的資料標準化與共享,解決不同醫療機構之間資料難以互通的問題。第三,是將林口長庚開發的AI模型帶到其他醫院進行驗證,讓其他醫院也能獲得智慧醫療的好處。他指出,發展智慧醫療不應只有林口長庚能受益,而應該是整個醫療體系都受益,最後回饋到病人身上。
資料與圖片來源~銀天下 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3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