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的醫療照護

3-3-1 病人安全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致力於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的提升,為確保醫療服務品質與病人安全,於各院區院務委員會下設立「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委員會」,並依據《品質管理辦法》建立完整的品質管理架構與作業規範,並依據病人安全核心理念訂定9 大工作目標,以持續進行品質檢核與改善。

病人安全事件
針對病人安全事件,依據衛福部規範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定義進行相關通報,並採取及時應對措施,後續由各院區醫師將協助事件單位進行後續的改善及檢核。若為系統性因素之病人安全事件,應於事件發生後45 天內完成根本原因分析(RCA) 與優化。
2023-2024 年自主通報事件每年平均約1,850 件,其中以「跌倒」事件為主要發生類型,2024 年跌倒事件較2023 年度減少20 件,跌倒重度傷害比率無差異。為持續改善相關情形,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已導入跌倒風險AI 偵測,依風險因子提供照護措施,並建立病安事件教案,供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同仁共同學習。


3-3-2 分級醫療
為了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及促進醫療機構之間的差異化服務與分工合作,醫療院所分級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承擔不同的醫療照護任務。

醫療轉診規劃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共有3 家醫學中心、3 家區域醫院、3 家地區醫院,依據不同任務建構醫療網絡,以所在區域為核心推動整合醫療合作,與鄰近地區醫院及診所建立雙向轉診合作關係。2023-2024 年共計轉出172,583 人次,轉入351,621 人次,落實轉診制度,由原本院際間的轉介作業,延伸為透過醫療團隊間的水平及垂直合作。


3-3-3 醫病關係
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訂有《醫病共享決策準則》,使醫師或醫事人員與病人在進行醫療決策前,在知識、溝通和尊重此三元素的溝通原則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選項。透過工具能具體且淺白的向病人及其家屬解釋各項不同處置,溝通病人醫療意願,提升醫師診療效率、促進醫病溝通,並支持病人做出符合其偏好的醫療決策。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已開發之「醫病共享決策平台」,透過平台開立醫囑件數較2022 年21,309件持續增長,顯示出該平台的逐步普及與受病人及醫療人員的肯定。平台也持續開發相關主題之決策輔助工具,2023-2024 年共計264 個主題,參與民眾達60,113 人,並逐步增加與優化相關內容,以符合共享決策相關資訊需求。
診前提問單專案自2023 年10 月啟動,旨在改善醫病溝通並提升病人參與醫療決策。此專案作為提升醫病關係的一部分,設計多項問卷,讓病人在診前透過問卷提供關於自身病情、醫療需求、偏好與焦慮的反饋,為醫師在進行診療時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資訊,達到共同決策的目標。





隱私管理與滿意度調查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重視病人隱私,訂定《保護病人隱私作業準則》,確保診療與資訊安全。醫療設施須設獨立空間,並規範病人資料蒐集、病情告知、醫療處置及公開採訪的隱私保護。《病歷管理作業準則》實施「病歷分級保管」,訂有保管、閱覽及複製規範。電子病歷依《電子病歷管理作業準則》管理作業權限,確保隱私安全。2023 至2024 年無病人隱私外洩事件。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各院每年調查門診及住院病人滿意度,並據此檢討與改善。2023 至2024 年整體滿意度與前兩年相近,門、急、住院皆高於目標值。滿意度調查推動網路填答,填答率達45~62%,耗時降至45 小時。未來將優化問卷介面、拓展填答途徑,並預計2025 年全面線上化,取消紙本問卷,實現無紙化作業。



病人申訴管道
病人及家屬的意見是醫院持續進步的關鍵。本院依據「院長信箱案件處理作業準則」,設立多元意見反映管道,並每月檢討與分析,針對反映事項制定改善策略、追蹤執行,確保適時應對並優化服務。2023-2024 年外部顧客意見以「正向反映」為主,其次為「建議與諮詢」,顯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致力於提供友善且積極回應的醫療服務。

2023-2024 年間,醫療爭議案件主要涉及「治療引發副作用」、「未盡告知說明義務」及「醫療處置不當或延誤」。
2023 年共發生61 件,2024 年略減為60 件。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為提升醫療品質與降低爭議,本院採取兩大改善
策略與後續追蹤規劃,透過持續監測與改善措施,以期強化風險管理並優化醫療服務,增進醫病互信。